废墟上的涅槃

  • 阅读量:175
  • 作者: 次仁罗布
  • 类型:其它体裁
  • 标签: 报告文学 脱贫攻坚 云南鲁甸
  • 出版:2020-10-01
  • 定价:40
  • VIP商品:点击查看VIP权益
  • 平装版40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中国作家协会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之一,着力于书写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脱贫攻坚战。鲁甸县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属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鲁甸县根据不同贫困状况精准施策,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作者深入鲁甸县,实地走访,做了大量调研,以甘家寨灾后的重建与搬迁等为叙述重点,全面反映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展示了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辉煌成果。细节与全景,温度与人情,脱贫一线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在此书中得到开阔且生动的具象呈现。


作者简介

  次仁罗布,1986年毕业于西藏大学藏文系。西藏自治区学术带头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西藏民族大学驻校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祭语风中》、中短篇小说集《放生羊》《界》《强盗酒馆》等。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西藏珠穆朗玛文学艺术金奖等奖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西藏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西藏文学》主编。


编辑推荐

  总有一些年份,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党全国上下同心、顽强奋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得到解决,也必将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最宏伟的史诗。为了更好地记录、书写和讴歌新时代,2019年9月中旬中国作家协会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开展“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组织二十五位优秀作家深入脱贫第一线,创作一批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报告文学精品,力求全面、精准、生动地反映脱贫攻坚工作进展与成就。百花社从中精选出六位著名作家所创作的六部精品,并以丛书的形式出版,向祖国和人民报告全国各地的脱贫攻坚成果,反映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奇迹与人类壮举。


图片欣赏

书摘

  县扶贫办的黄雄辉陪着我去转山包,路上他提醒我:“那里的气候特别无常,有可能我们今天上不到那里。”

  我之前听县作协主席云鹏说:“那一带有很多的小土山,一个个像泥丸。”当年红军经过金沙江南岸时走过这一带。毛主席在写《七律•长征》时专门提到这个地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其中的“乌蒙磅礴走泥丸”写的就是这一带。

  我们的汽车行驶到转山包山脚下时,整座山已被灰蒙蒙的雾气罩住,能见度最远只有一米。汽车缓慢地向上爬行,雾越来越厚,还不时地落下雨水。我心里开始担心能不能走到转山包。

  这是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宽度只够两辆车通行。黄雄辉告诉我,他们扶贫办的驻村点就在转山包。之前他来过很多回,一般早晨来,下午回去。

  黄雄辉是位大学毕业生,现在暂时在扶贫办工作,准备考公务员。他个子不高,身体偏瘦,斯斯文文的。

  我们的车子还在缓慢地爬坡,雾也慢慢地稀薄起来,能看到的距离变远了,周围的树也渐渐清晰。我的担心一下就消散了。

  车子越是接近山顶,能见度越好,快到山顶时,阳光一片灿烂。山脚被浓雾笼罩着。驶过几座民房,车子进入了村委会。

  村委会里一派繁忙,每位驻村干部同村里的干部一道,坐在电脑前比对数据,或写资料,忙得团团转。

  这里的海拔2850米,年平均气温6摄氏度,老百姓主要以种植苦荞、燕麦、土豆为生,还养些猪和牛。

  一个多小时后,有几位驻村干部忙完了,他们要带着我去深沟里的一户人家,听说政府安排他们家2020年春节前搬到卯家湾的集中安置区。先前,这个社里已经有4户搬迁走了,仅剩下这一家。我在路上听驻村干部们介绍,他们刚到这里时,转山包没有现代化厕所。为了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村子里先后建了5个公共厕所,村民们也慢慢地改变了原先的习惯。之前小车很难入村,转山包的路泥泞不堪,车轮陷在泥地里打滑,只能靠人推,耗时耗力。2019年,县扶贫办筹措资金,年底前修了一条从山脚到山顶的水泥公路,一直通到村里的每户家门前。另外,还给每户接入自来水。2019年,转山包村的276户贫困户已经脱贫,9户共29口人等待脱贫,返贫率降到1.29%。

  聊天的过程中,汽车已经驶到村民的家门口,我们下车走了过去。

  一个中等身材的小伙子在房前的空地上站着。一条被拴着的狗见到我们这些生人,狂吠不止。这是一座两层的土木结构房,屋顶是黑色的瓦片,房门前放一台旧洗衣机,旁边堆积着门板、筲箕、麻袋。房子显得有些陈旧和破败。

  驻村干部跟他说明了来意,小伙子腼腆地应承着,只说父母都不在,下山治病了。他打开门锁,让我们进入他的家。

  屋里光线幽暗,地面坑洼不平,他打开一盏节能灯,这才看得清楚。

  两张床铺靠墙一字而排,床与床之间被一只木箱子隔开,箱子上面堆了纸箱和麻袋,屋里的桌椅被烟熏得黑黢黢的。床铺对面放电视机的桌子下,锅、塑料桶、高压锅、暖水瓶等堆放在一起。电视机是20多年前的样式,机壳被烟熏得发黄。

  我坐在靠门的那张床铺上,对这位小伙子进行了采访。他说话时带着当地人的口音,有时驻村干部怕我听不懂,帮我解释。

小伙子叫蒋忠历,是转山包16社的人,28岁,没有结婚。他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已经60多岁了。前几天他的父亲不慎把脚扭伤,两位老人到镇上的医院治疗,现在家里就他一个人。

  蒋忠历是在转山包出生的,父母视他为心头肉,对他百般呵护。当他长到6岁时,被送到了转山包小学,他在那里读完了小学。中学要到镇上读。从这里到镇上需要走半个多小时,回来却要爬两个多小时的坡,下雨天道路泥泞,特别不好走。冬天下雪,头发结着冰,寒风吹得脸颊变成紫红色。上中学的小孩非常辛苦,最终他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少年蒋忠历一下就变成了农民蒋忠历,他跟着父亲在地里耕种、收割,还要养猪、养牛、上山砍柴,做起了这些琐碎的事情。蒋忠历觉得在地里劳作天经地义。他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唯一的希望就是庄稼能长好,多打点粮食。

  那时转山包上没有通电,等太阳从山头落下,夜色笼罩,他们一家人就钻进被窝,进入梦乡。蒋忠历那时对未来没有任何的幻想,头脑里只有转山包上能见到景物与事情。他对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知,认为他这一生要做的事只是耕种好土地。

  蒋忠历跟父亲一同辛勤耕种土地,到了秋季,将收获的农产品装在袋子里,驮在牲畜背上,拿到集市上卖,再买些生活必需品回到转山包。他的日子就在这样的周而复始中被打发走,他也从一名少年变成了青年。


书评

  《向人民报告——中国脱贫攻坚报告文学丛书的作者阵容强大,资历深厚,皆为当今文坛实力派作家,其中三位曾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他们背负时代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奔赴到贵州、凉山、鲁甸、赤峰、闽东、张北等地区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和人文情怀,从文化、传统、观念等多角度深入剖析,全方位呈现了各地如火如荼的攻坚克难工作,深情讴歌了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书写出脱贫工作为当地带来的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并从社会学和人类学层面上阐释了脱贫攻坚的意义。脱贫工作不仅是经济上摆脱贫困,更是在贫困地区进行了一场思想和精神面貌的变革。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著名评论家李朝全 

  脱贫攻坚是当前社会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向人民报告——中国脱贫攻坚报告文学丛书》能敏锐地捕捉时代信息,并对这一人类壮举做出文学所应承担的观察、描绘、记录的功能,同时还以宽广的历史视野与人类视野,写出时代的巨变中人的普遍命运的变化与转折以及奋斗不息的精神内涵,堪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之作。

  ——著名评论家 刘大先

  《废墟上的涅槃》是次仁罗布主动积极地以文学方式参与社会发展进程的现实主义作品,体现出他的文学担当和社会责任。他走出书斋,走向广阔的中华大地,观察着、聆听着、感受着时代的巨变,并以饱满的热情叙述着中国人战胜贫困的新奋斗历程。报社记者的经历锻造了次仁罗布深入生活现场,采撷现实生活第一手材料的素养;多年的写作生涯又生成了次仁罗布独具特色的文学表达视角和样式。在实地走访鲁甸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然后再采取文学纪实的方式,将之展现出来。

  ——著名评论家 魏春春

  文学的根基在于深入生活,《废墟上的涅槃》是作家在深入访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写就的。作品选取了云南昭通深度贫困县鲁甸县的三个点:甘家寨、光明村、卯家湾安置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反映了云南昭通脱贫攻坚的足迹和成就,具有民族史志的意义。情怀与担当是文中一个个新时代中国脊梁式人物的精神写照,也是作家写作立场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有感而发、文为情思,《废墟上的涅槃》是作家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共鸣。

  ——著名评论家 赵丽


版权信息

版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