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一个庞大的帝国正处在日落的边缘,大汉的凯歌已经渐行渐远,而洛阳城里的少年,对这一切还未曾发觉。
少年是个富二代,只是他爹出身不太好,乃是宦官的养子。
这会儿宦官乱政,跟清流名臣相互厮杀,着实砍了不少人头,祸害着残破江山。
于是少年经常被人排挤说:“你是宦官之后,怎么宦官也会生儿子的吗?”
然后就是一阵哈哈大笑。
少年自然不是宦官的儿子,不过是他的父亲被过继给了宦官,但他知道,嘲笑他的人都明白这件事,自己解释是没用的。
直接抡拳头打就好。
当然,少年也有打不过的时候,行走在陋巷中,飞鹰走犬的荒野外,有时就会被突然冒出来的其他二世祖追杀。
少年跟朋友说:“不行,我们也得找人,发展点属下。”
朋友笑了笑说:“你才知道?”
少年与朋友对视,他从朋友的眼神中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这位朋友也是洛阳城中不受待见的人,他是一个大家族的庶长子,如果按家族培养的规矩慢慢做官,慢慢发展,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然而这位朋友心气很高。
朋友想,那个嫡子有什么本事,只有我才能撑起我的家族。
于是开始闭门,结交江湖人士,史称:好养死士。
朋友对少年说:“你不养不行,万一哪天我那个智障弟弟想除掉我呢?万一朝局又有变动,你爹那群宦官想对我家动手呢?”
所以少年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跟这个人能成为朋友,他们都一样,生活在鄙视和危险里,都变成了机警和权变的人。
不过偶尔也能见到他们的少年心性。
比如两人一起去抢别人家的新娘。
没错,这位少年正是曹操,曹孟德,而朋友则是袁绍,袁本初。
那天他们抢了新娘,带着姑娘逃走,曹操出卖了袁绍两次,说有贼人来啦,快抓啊!
袁绍一头雾水。
曹操趁机抢了新娘,大笑着跑了。
袁绍惊呆了。
可又有什么办法,袁绍只能跟着曹操跑,结果慌不择路,还掉到荆棘丛里。
曹操大喊:“快来啊,贼人就在这儿呢!”
袁绍一头雾水。
袁绍大骂曹孟德,奋力挣扎出来,这才跟着曹操跑出了追杀范围。
完事他就准备找曹操算账,曹操笑嘻嘻地说:“我不这么喊,你能从荆棘丛里出来吗?我这是为了你好啊。”
袁绍虽然觉得哪里不太对但竟然也无言以对。
袁绍又回过神来说:“不对啊,那你一开始为什么要说贼人进门,让他们都来抓我?”
曹操摇头叹息说:“袁本初你这个脑子就不要想支撑家业了,我不调虎离山,又如何能抢来新娘呢?”
新娘就站在一旁,百无聊赖地看着他们扯淡。
袁绍一拍大腿说:“曹阿瞒,你真不是个东西。”
曹操又笑起来说:“你看哪,这次行动我居功至伟,新娘自然该是我的,对不对?”
袁绍此时便不同意了,他指着新娘说:“那不成,得让新娘自己挑。”
毕竟袁绍也是洛阳城里有数的美男子,比起曹操无论如何都有优势。只是袁绍没有想到,新娘最后还是选了曹操。
新娘说:“你太笨了,我要是跟你走恐怕被人卖了你还会替人数钱。”
曹孟德哈哈大笑,袁本初仰天长叹。
后来他们三人坐在一起喝酒,新娘说:“你们俩到底什么意思,明天我跟谁走啊?”
袁绍说:“明天你自己回去得了,我们就是劫个新娘比较好玩,完事再看看新娘到底选谁,比个胜负。”
新娘说:“真是两个小浑蛋啊。”
曹操摇摇头说:“也不能这么讲,我们都是调查过的,你跟你未婚夫也没什么感情,不然也不会挑你下手。”
袁绍补充道:“当然,你也够漂亮。”
新娘咯咯笑起来说:“以后不知有多少小姑娘要坏在你们手里。”
曹操说:“其实比起小姑娘,我还是更喜欢你这种为人妻的美人,有韵味。”
新娘翻了个白眼说:“行吧,那我明天就回去了,有什么麻烦我帮你们担着,再给我些酒喝。”
曹操与袁绍面面相觑,不知自己劫了个什么样的姑娘。
那天晚上他们说了很多,袁绍觉得天下就快要乱了,他要积蓄力量,成为一方诸侯。
曹操则认为大汉的凯歌还萦绕耳旁,无论是什么样的局面大汉都能挺过来,曹操说:“我小时候有人给我批命,说我是治世之能臣,再过几年我出仕为官,我一定会是天下能臣。”
曹操指着袁绍笑说:“到时候你若作奸犯科,我可饶不得你。”
新娘在旁唏嘘说:“我总觉得以后我会以认识你们这两个小浑蛋为荣。”
夜风阵阵,大醉的曹操站起身来,指着星空说:“汉征西将军,我来了!”
几年以后,飞鹰走犬的少年消失了,曹操开始为官,他意气风发,打马进了洛阳城的官邸。
而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朋友,比袁绍给曹操的印象更加深刻,也更加长久,也来到了洛阳城。
这个朋友吐出胸中的风霜与林雾,他跋涉了很远才来到洛阳,见到洛阳的城墙,高头大马和富贵人家传出的管弦音乐,心生向往。
他想,这一切我都会有的。
这时候他回头,目光与驾车的一个年轻人相遇了,路旁的人说:“这是新上任的洛阳北部尉曹操,曹孟德。”
穿过汹涌的人流,曹操的目光也找到了这个少年,一个老成的少年,他在不久之后就知道了他的名字。
刘备,刘玄德。
他们相视一笑,很快分散在偌大的洛阳城里。
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还是被袁绍引荐的。那天曹操跟袁绍喝酒,他很不满朝中的宦官和权贵,视律法为无物,欺百姓如牛羊。
更加沉稳的袁绍放下酒杯,他说:“如果你想对付宦官,我倒是可以帮你。”
曹操笑着说:“你放心,我是要做汉征西将军的人,不会倒向宦官的。”
袁绍说:“好,那我给你推荐一个人,他年纪不大,洛阳周围的年少江湖人争相依附,或许有些事我和他可以暗中帮你。”
曹操说:“这人是谁?”
袁绍说:“此人在洛阳城郊读书,名叫刘备,刘玄德。”
那个曾经有一面之缘的少年又站在曹操眼前,他们相视一笑,准备携手为这个垂暮的大汉帝国做些事情。
于是在洛阳城的暗夜里,刘备与袁绍的游侠势力开始为北部尉曹操搜集情报,剑光和刀光在星辰的照耀下一闪而没,他们打退了蹇图的手下,抓住了这个夜犯宵禁的贵戚。
袁绍和刘备望向曹操,曹操还在门前摆弄着他的棍子。
他满意地看着五色棍,笑着说:“我要让这个洛阳城焕然一新,立五色棍,有犯禁者无论何等身份,皆棒杀之!”
五色棒一出,京城哗然,宵小莫不敛迹。
只是或许还有些心怀怨恨的肉食者们,想暗中给曹操一些警告,这些警告都被袁绍和刘备挡下了。
那年他们笑着举杯,高歌饮酒,仿佛天下事弹指可定。
然而京城是容不下少年人的。
曹操很快被调去了乡下,官职倒是升了,要他做县令,只是他的五色棍再也动摇不了这个帝国。
后来的几年,曹操像无数个年轻人一样,面对死水一潭的世界,闷头撞过去。
上书劝谏,也提枪上马平定黄巾,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奈何死水一潭的世界没有改变,即便你头破血流,也仍旧无人问津。
那年曹操又回到洛阳,折腾了这么几年,朝中多的是人看不惯他,他能回洛阳当官,靠的还是他的家世。
有时候曹操喝多了,问袁绍说:“我跟我恨的那群人,又有什么不同?”
袁绍给他倒酒说:“你会问这么一句,说明你已经与他们不同了。”
旁边又有刘备,刘备这些年过得比曹操还惨,他在死人堆里装过死,也曾受过督邮的气。刘备是何许人,中山靖王之后,岂能受这等小人的气?
刘备把督邮绑起来,打了足足两百多鞭,弃官而走。
只是弃官之后,几次从军征讨,还是行走在刀尖上,好在他的兄弟英雄善战,他自己也算得上老江湖,这才有机会活着回到洛阳。
刘备说:“其实老曹你已经很幸运了,后世有句名言,叫出淤泥而不染,你当得起。”
曹操喝高了,猛地一摔杯子说:“呸,我要是能杀掉几个宦官,那我才当得起!”
袁绍眉头一皱,作为曹操的发小,他突然有种不妙的预感。
曹操却像是被自己惊醒,他大笑拍案说:“对啊,我还可以去杀宦官,拿我的刀来,我要去杀张让!”
刘备一头雾水。
袁绍扶额说:“别看着了,这货你拦不住的,走吧走吧,他要是失败了咱还得救他呢。”
刘备一脸茫然,心想我这么多年生生死死走过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有这么一点点的基业与人脉,命可以这么随便挥霍的吗?
还真可以。
曹孟德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情结,这一生他都没有摆脱,只是克制得极好。
那天晚上,这三人又像很多年前一样,提刀提剑,蹿上墙头,要去杀大奸臣。
当然,还是失败了。
失败的曹操仰天大笑,仿佛这么多年的郁闷一吐而出。
不久之后,就是何进召西北的董卓入京,想杀掉宦官,结果宦官先下手为强,杀了何进。在董卓进京的那个大火之夜里,袁绍提着剑,逼死了祸乱国家许多年的宦官。
而大汉的最后一个篇章,也随之拉开帷幕。
这是汉征西将军曹操最后的挣扎,这个梦想浇筑在他的身上,让他背负着大汉前行。
直到他在逃亡路上杀了吕伯奢。
或许刘备那时就在他身边,按王粲的说法,灵帝末年,刘备与曹操同在洛阳,还与曹操俱还沛国。
那么他应该是见到了吕伯奢的尸体,或许就在这一瞬间,刘备已经在心里与曹操划清了界限。
“这个人不再是我的朋友,不再是我的同道了。”刘备想,“大汉帝国不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世家门阀出身的人,永远无法重现高祖的江山。”
而彼时的曹操闭着眼,他的手也在颤抖,他的脑海里也乱作一团。
这不是他杀的第一个人,但这是他杀的第一个故人,而且是对他没有敌意的故人。
仿佛少年时的鄙夷与嘲讽,这几年间的郁闷与困顿都袭上心头,曹操从小接受的都是士大夫教育,他知道自己的高贵与责任,他不允许这个帝国这样沉沦。
同样也不允许自己杀吕伯奢。
但自己已经杀了。
所以曹操睁开眼,他旧时的梦想在此刻开始破灭,他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刘备沉默地站在一旁,他不会像演义里的陈宫,一言不合就拔剑离去。固然他在很多年以后都保有大汉曾经的炽烈光辉,去孤军救徐州,去携民渡江,但此时他的道路还没有与曹操彻底背道而驰。
他是中山靖王之后,他懂得大局为重。
所以刘备只是拍拍曹操的肩膀说:“没事,我们继续走吧。”
这只是一个再渺小不过的插曲,随后才是盛大的舞台——天下诸侯讨伐董卓。
在这个舞台上,曹操为自己前半生做了最好的落幕表演,一场盛大的告别。
董卓的军队难打,各路诸侯都存着积蓄实力的心思,就连袁绍也不例外。或许曹操曾经闯过袁绍的军帐,问他为什么。
然而这里已经没有洛阳城里抢新娘的少年了,只有诸侯盟军的盟主袁本初。
袁绍说:“曹操,大汉已经没救了。”
曹操用最激昂的语调,冲所有人大声嘶吼,他说:“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你们去北面迎你们的新皇帝吧,我要去西边追击董卓,我要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这是少年曹操的最后一腔孤勇。
他想,假如我死在这里的战场上,为大汉殉葬,我便永远是汉征西将军。
那天他从兵荒马乱里杀出来,耳边全是飞溅的鲜血带来的风声,木叶萧萧,马蹄嘚嘚,曹操抬起头,说:“原来我没有死。既然我没有死,大汉的征西将军也已经尽力,接下来我要为自己活了。”
或许是这场落幕的孤勇太耀眼,或许是曹孟德最后的纯粹太动人,他在收拢败军,前往青州、兖州讨贼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
那人说仰慕他的所作所为,离开袁绍,特来投奔。
这人名叫荀彧,曹操与之彻夜长谈,哈哈大笑,说这是我的子房。
此后的日子,曹操过得比较顺遂,凭着他强大的军事才能和荀彧的统筹能力,很快站稳了脚跟,拥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
而新的战争很快开始了,目标是徐州,徐州将领杀了曹操的父亲。
那年曹操的头开始疼,他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即便自己从诸侯联军的生死场上退下来,也没有袭杀大汉的官员。
自己仍旧是剿匪、平叛、保境安民,为什么自己的父亲就死了呢?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曹操一怒屠城,徐州流血漂橹。
他没想到,他印象中的聪明人,那个少年老成的朋友刘备,竟然不远千里,要来阻止他屠遍徐州。
所带人马,不过区区几千人。
这一幕让曹操脑海中那个曾经的汉征西将军又冒出来,那个纯粹的,只有年轻时才有的梦想又冒出来,他的头不住地疼,只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把刘备抓回许昌。
奈何出了意外。
这个意外在曹操的生命中是常态,因为其实意外只不过是两个字——背叛。
陈宫背叛了他,整个兖州都背叛了他,在他与徐州开战的时候,他的老巢面临倾覆之忧。
他用鲜血,用好友鲍信的性命扫平了这里的乱贼,却迎来了兖州世家大族的背叛。
曹操仓皇地回去了,背叛者勾结吕布,与曹操对峙,久战之下,曹军的粮草几乎消耗殆尽。
茫茫荒野上,曹操收到了袁绍的信。
袁绍说,我还记得我们曾经的友谊,你来投奔我吧,我们一起共创大业,你把妻儿送来,我能保他们活命。
曹操坐在荒野里,心想我的路是不是已经走到尽头了。
他想过放弃,真的去投奔袁绍。
有人说:“明公不必自扰,以您的雄才大略,没有什么跳梁小丑可以阻挡您。”
风声猎猎,曹操回过头,看清了这人的面目,哦,原来是程昱啊。
程昱说:“既然三军缺粮,属下愿为明公分忧。”
程昱拨马回头,他分忧的法子也很简单,他带兵劫掠,以人肉为食。
这一切曹操自然是知道的,他不会真的以为这是程昱做出的决定,所以自己就能干净。他明白,自己必将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梦里的汉征西将军,早已经灰飞烟灭了。
曹操再一次站起来,他决心不择手段,决心用尽一切力量,带领着自己这群追随者,走到乱世的尽头。
而与此同时,兖州的荀彧孤身退敌,联络三郡,稳住了后方。
僵持长达一年之后,曹操终于凭着自己出色的统帅才能战胜了只会冲锋陷阵的吕布,夺回兖州。
这一次,曹操开始认真思索未来的道路,他不再随遇而安了,能保障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变得强大。
无独有偶,那一年,汉献帝自长安东归,号召天下诸侯勤王。
袁绍想过去迎汉献帝,又怕汉献帝来到之后,自己要束手束脚,还有源源不断的汉室忠臣来找自己的麻烦。
所以他放弃了。
而从小就生于忧患,如今屡经变故,已经越发残酷敏锐的曹操出手了。
曹操迎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中出力最大的,还是那个从袁绍军中跑来的荀彧,或许在迎献帝之后,荀彧跟曹操还有过一场大醉。
星月高悬,朱门碧瓦,荀彧身上带着袅袅香气,他已经是大汉的尚书令了,他说:“或许大汉真的能再次站起来。”
曹操深吸口气,趁着酒意说:“不错,孤与文若共扶汉室,焉能败北?”
君臣一起大笑,这两年是曹操出道以来最开心的两年。他还遇到了郭嘉,这是一个知己,跟他同样有不羁的风流,同样也明白英雄的壮志。
与此同时,曹操被献帝任命为司空,在小小的朝廷上位极人臣。
他还要南征张绣,开疆拓土,把宛城纳入囊中。
然后,然后就出了意外。
本来事情是很顺利的,张绣投降了,曹操进城还志得意满,兴冲冲地问:城中有妓女否?
结果就找来了张绣的婶婶,一通胡天胡地。
刚刚投降的张绣心里本来就有气,如今更是气不可遏,挥军就杀向曹操。
或许彼时的曹操还光着屁股,但闻帐外兵荒马乱,只顾起身就跑。那个叫典韦的铁塔般的汉子立在门口,替曹操断后,曹操的长子把曹操扶上马,自己死在乱军之中。
曹操灰头土脸的活了下来,儿子和爱将却再也回不来了。
他抬头望着茫茫星空,突然痛哭流涕。
那年之后的曹操回到许昌,变得越发心思深沉起来,他找过张绣复仇,没能成功,随后调转矛头对付吕布。
这次他赢了,徐州终于成了他的。
徐州还有一个他的老友,被吕布袭取徐州后,正流离失所。
曹操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半路上就遇见了这个老友。
老友当然就是刘备。
这让他回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时光,那仿佛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但曹操还是大笑起来,他对于那段时光总是充满了向往。
他与刘备一起登车,揽着他谈天说地,上表请皇帝封他为豫州牧、左将军。
曹操一定也对刘备说过,你看我现在匡扶汉室,复兴有望,你来帮我如何?
刘备也一定拒绝过,他看着表面上欣欣向荣的许昌,已经看到了里面的危机。
许昌城里有过一件小事,汉献帝有一次私下里问曹操说:“你究竟是不是来辅佐我的,如果你是,就请让我参与决策,如果你不是,请给我一个痛快。”
曹操冷汗涔涔而下,他仓皇叩头,不敢回答一言,退出了门外。
此后曹操再也没有单独见过汉献帝。
刘备说:“你终究还是不敢面对汉家天子。”
曹操摇摇头说:“不是,我只是不敢面对曾经的自己。”
刘备说:“其实我也很好奇,现在的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曹操没有回答,他抬头望着青梅,只说:“梅子熟了,我们去喝点酒吧。”
那天他们历数天下英雄,最终曹操给刘备下了断语,他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今后的很多年里,曹操都对刘备说过类似的话。
不久后袁术称帝,刘备以征袁术的名义讨了兵马离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当时许昌城里,衣带诏事件被揭发,曹操端详着手里的剑,最终手起剑落,大杀四方。而屠刀落下的时候,刘备也得到了消息,他悄无声息地斩了车胄,重新夺回徐州,宣告了与曹操的决裂。
只是刘备没有想到,曹操竟然没有顾及袁绍给予的压力,还是要先打自己。
曹军众人也没想到,但曹操去意已决。
许都城的大殿上没有风,只有停不住的议论,他们都认为袁绍才是当务之急,刘备不过是疥癣之患。
曹操坐在高处,他最近喜怒无常,没人能看出他的心思。
曹操轻叩桌案,便无人再说话了。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刘备和袁绍,袁绍好谋无断,自己去打刘备,袁绍未必会驰援。
而刘备……曹操环视自己的属下,说:“刘备,人杰也,吾将生忧此人。今不击,必有后患。”
曹操决定的事向来没有人敢质疑,他整顿兵马,杀向曾经的老友。
好在刘备这个人杰的军事才能比不上曹操,曹操冲到徐州,很快击败了刘备,并俘虏了刘备的家眷以及二弟关羽。
然后曹操就又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化身。
那个汉征西将军的少年梦,始终盘旋在曹操的心里,那个未曾落幕的大汉帝国也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关羽在曹操的军中,为曹操解围,单骑斩颜良,却对名利视如浮云,只想去寻刘备。
曹操问关羽:“我对你也不错吧,我能给你的都可以给你,你就没有什么表示?”
关羽说:“愿为将军赴死。”
曹操眼前一亮,又问他:“那刘备呢?”
关羽说:“愿与刘将军共死。”
曹操无语。
曹操的心宛如在滴血,他明知道放走关羽,日后很可能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但他还是舍不得就此杀了关羽。
或许有人劝过曹操,曹操就很激动,说多好的一个人啊,你们为什么偏要杀他呢?
众谋士也无语。
曹操冷静下来说:“是,杀的确是应该杀,但我就是不想杀,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没意见没意见,不敢动不敢动。
遂有千里走单骑,放关羽一条康庄大道。
曹操望着关羽远走的背影,唏嘘不已,心想上天对老子实在是不公平,我经历那么多背叛,那么多恶意,我又如何能纯粹起来?我做不了关云长了。
他喟叹完,转身背对着落日,便又挥袖踏往北方的战场。
在这之间又发生过许多小事,比如张绣再一次投降,而曹操竟然能真的接纳了他。后来他把军队开往北方,与袁绍决战,最终官渡险胜,他成为北方唯一的霸主。
这些都是小事,更大的事是几年以后,袁绍死了。
这个曾经的朋友与仇敌,年少的玩伴与大汉世家的佼佼者,终于也死在了帝国的余晖里。
曹操大哭了一场。
他没有那么虚伪,曹操有许许多多的毛病,他残酷、多疑,但他从来不屑于遮掩自己的欣赏与悲痛。
他是真的很痛心袁绍的离去。
那年与袁绍开战之前,刘备还在袁绍的帐下,把青梅煮酒时节,曹操攻打袁绍的计划和盘托出。
刘备背叛了他。
曹操把自己的舌头咬出了血,让自己记住,以后一定要慎言。
与袁绍开战之前,许多在曹操手下的官员将领,纷纷给袁绍写信表忠心,纵然曹操一把火把这些信都烧掉了,但其中有什么人他心里有数。
这世上没几个他可以相信的人了,连故人都不剩下几个。
如今袁绍也死了,那个抢新娘、说旧梦,与他一起从旧时代走来的人又缺席了一个。
在袁绍阴养死士,巴不得天下大乱,想从中称王夺权的时候,曹操还在想着力挽狂澜,要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
但袁绍也仍旧是一个故人。
乱世里袁绍这种人多的是,后世叫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会在曹操帐下的时候就给袁绍写信表忠心,没人会看好曹操。
但袁绍至少是这些人里的佼佼者,是他们中少有的有勇气的人。
那天官渡的大火燃起时,曹操突然想起袁绍年轻时的一句话,袁绍把酒杯举得很高,说大丈夫若不能翻云覆雨,纵横天下,活着又有什么意思?
他还记得自己在洛阳的暗夜里高声叫好,原来袁绍的纵横天下,是这个意思。
曹操长叹一声,趁着这份心绪还在,他要做一件事去祭奠过去的岁月。
这件事就是白狼山之战。
白狼山,远在乌桓,虽然袁绍的子嗣投奔了过去,但这只是一个出兵的借口,多数人仍不赞同曹操亲征。
曹操低着头,突然笑起来,他伸出手平复所有人的争论,他说:“诸君,乌桓我是一定要去的。”
“我可是汉征西将军啊。”
当然,这句话他始终没有说出口。
那些年里,曹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白狼山之战虽然惊险万分,但还是赢了。虽然郭嘉死在了风沙之中,但那已经是他最好的归宿。
曹操又对风洒长泪,郭嘉逝后,这个世上似乎已经再也没有他能相信的人了。
而他的故人,全都是他的仇敌。
有时曹操也会想起刘备,他想刘备为何这么固执呢,大汉帝国的光辉不是因为道德教化,而是因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一统力量。
那些跳梁小丑,诸如袁术,甚至孙权,都丢掉了大一统的信仰,去龟缩一隅。
曹操想,好歹我始终也没有抛弃这份信仰,为什么你们都要背叛我呢?
这些话刘备永远没有办法回答他了,曹操本想在赤壁一战之后,好好把刘备抓过来问问,就像在徐州时一样,再次青梅煮酒,论论英雄。
结果他在赤壁战败了。
之后他亲耳听到刘备像用了修改器一样崛起,十年之内与他鼎足三分,后来他才弄明白,对方的修改器叫作诸葛亮。
这期间他也没闲着,他不像孙权,守土就已经心满意足,他还开拓西凉,还准备着蚕食南方的土地。
甚至亲征孙权,试图再次完成一统。
可惜他没有机会了。
南方的防线十分稳固,他每次动兵,得到的不过是朝中越来越高的官职,越来越高的地位,甚至都要称魏公,乃至魏王。
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荀彧来找过他说:“明公现在也认为大汉已经亡了,对吗?”
曹操沉默半晌,最终说:“天命已断,但孤绝不会是亲手为大汉送葬的人,文若可否陪我走完最后一程?”
荀彧长叹一声说:“明公,恕臣不能自欺。”
曹操伸出手,想抓住点什么,或许又想叫住谁,但荀彧冲他拜别,转身,那样的果断,他便明白自己再也叫不回这个朋友了。
他闭上眼,眼前仿佛流过滚滚长江。
这是一个英雄逝去的年代,所有坚持着过去的人都会用生命为自己做注解,荀彧的死讯传来时,曹操的哭声也未见得是假的。
很难说是曹操杀了荀彧,还是曹操成全了荀彧。
那年曹操称魏公,后称魏王,在赤壁之战的十年后,与刘备决战于汉中。
或许他们有过谈话,或许没有,这些年的风雨流星般闪过彼此的眼眸之间,他们都知道彼此再也不可能回头。
其实刘备所想的很简单,他没有背弃旧时代的任何一种信仰,他要大一统的帝国,也要道德文章的束缚。否则一个能屠城,能用世家门阀垄断上升渠道的一统国家,最终会沦为贵族歌舞糜烂,百姓得过且过的悲惨时代。
而这一切在英雄们的悲歌落幕以后,终究成为现实。
那年的汉中之战草草收场,没有人能在一场战役决定两方的胜负,即使关羽在荆州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也不能决定。
曹操联络了东吴,吕蒙白衣渡江,袭杀关羽。
当关羽的首级传至曹操面前的时候,他深吸口气,又闭上眼,这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化身,是被他亲手扼杀的。
即使当初没有杀,如今也已间接死在他的手中。
魏王曹操与汉征西将军这个年少幻梦斗争了一辈子,终于不再需要斗争了,他随着幻梦的结束,走到了时间尽头。
弥留之际,他想过,像之前自己写过的那篇文章一样,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说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但他什么都没说。
他想过许多事,自己对不起的人有谁呢,自己执着的事有什么呢?
那太多了,袁绍对自己总算不错,自己杀了他全家。汉献帝战战兢兢,我杀进他的皇宫几次来着,一次还是两次?我也对不起他,还有荀彧,还有关羽……
曹操叹了口气,算了,这些都不说了。
突然又想起典韦,想起典韦便又想起自己的长子,他死之后,夫人也不再理会自己,这么多年过去,我连夫人在哪儿都不知道……
所以曹操开口,思绪飘飞万千,到最后只说:“我前后行事,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只是假若死后有灵,我的大儿子问我‘娘在何处’,我该如何作答呢?”
沉默半晌,曹操又想起了刘备,他写下遗书,说:“我的姬妾都没什么本事,我死之后,把香都分给姬妾,她们还穷,就都去织席贩履吧。”
垂死的曹孟德笑了笑,仿佛看到怒发冲冠的刘备正在兴师报仇,隐约间还看到了未来白帝城的火焰。
曹操闭上眼想,刘备啊,我们死后这个世界会如何呢?
九泉之下,还能看到世上有英雄出现吗?
我这个所谓的魏国,其实是弥留的大汉,而如今这些岁月都要过去了,属于我们的时代也彻底不在了。
参考文献:
《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魏书》魏收著,何德章修订,中华书局2017年版。
《华阳国志》常璩著,齐鲁书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