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二 昂然玉立,粉身碎骨
字数:2169 更新时间:2021-07-16 16:37:00
返回目录

从前有个书生,长得特别帅,怎么形容呢,就好似日月都在他怀中,他一笑能让整个世道天朗气清。

还有玉树临风啊,“玉树”这个词,就是当时人用来形容书生的。

书生不仅长得帅,还气度非凡,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说的就是他。

那年书生正倚着柱子奋笔疾书,一篇惊世文章即将写成,这会儿突然暴雨倾盆,一道闪电自云外劈落,正中铜柱。

所有人莫不色变,惊恐地望向书生。

铜柱已经一片焦黑,书生的衣衫下摆也燃落了几片灰烬,但书生仍旧神色不变,仿佛死生不过弹指小事,手中文章才是万年不朽。

落笔如飞,行文如常。

所谓魏晋风度,不过如此了。

当然书生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淡定,那年他年纪还小,入宫赴宴的时候,被安排跟皇后的侄子坐在一起。

皇后侄子乃是一个纨绔子弟,就会在书生耳边聒噪。

皇后侄子说:“哟,小子你长得可以啊。”

皇后侄子又说:“能勾搭不少小姑娘吧,给我介绍几个呗?”

皇后侄子还说:“小子你是傻的吗,你说话啊!”

皇后侄子继续说:“小子你还在吗?小子你别跑啊,小子有空我们再约啊。”

书生一脸嫌弃。

然则这毕竟是皇后的侄子,你一脸嫌弃,还不愿意遮掩,注定就要被人打压。

所以年轻的书生固然有才学,还是被扔到没什么正事的羽林监里了。直到新的天子上任,书生才得到了重用。

那会儿的朝廷比较乱,两派争权,书生的位置就十分尴尬,他自己是一派的亲属,而妹妹又嫁给了另外一派。

书生是怎么做的呢?

书生只是简简单单做好自己的事罢了。

什么能让这个国家好,能让百姓与读书人更加快活,书生便多做些什么。

毕竟这个天下已经乱了很多年,如今的朝廷虽然启用了新的制度,但这个名为九品中正制的新体系,发展到最后或许只会成为贵族的狂舞、百姓的葬礼。

书生提出了一点改革,限制中正官的权力等一系列措施。

其中的一派大佬,击节赞赏说:“书生有大才。”

这位大佬,就是司马懿,书生的妹妹,就嫁给了司马师。

只不过书生的提议终究没有被施行,司马懿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啊,火候未到,也没有那么公正的人才可以担任你说的那种中正官。”

书生长叹说:“现在不是时候,等九品中正深入人心,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便更改不了了。”

司马懿笑了笑,回首望着这个天下说:“有些事,我们做不了,我们去做就会死,走在你我这样的道路上,人人都身不由己。”

书生当时也颇为唏嘘,他也钦佩司马懿的才干,也明白司马懿的苦衷,所以那时的书生还以为司马懿说的是对的。

甚至听说司马懿老病痴呆时,还怅然良久,心想,这个国家又失了一位良才。

直到很多年以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天下在一日之间翻覆,书生听到消息,仍旧神色不变,只有一声喟叹从喉间发出。

司马懿说:“曹爽,你投降吧,你降了我不会杀你。”

曹爽信了。

司马懿诛杀曹爽三族,顺手又连杀何晏等八族,京城里书生从前的朋友,已经不剩几个了。

那年,秋风萧瑟,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新时代的诏令传过来,命书生和他的兄弟进京。

旧时代的人瑟瑟发抖,书生的兄弟说:“哥,我已经准备好了,我们逃去蜀汉,司马懿能耐再大也杀不过去的。”

这一切像极了那年云外雷来,铜柱焦黑,所有人惊恐四散,只有书生神色不变。

书生说:“你走吧,我安能弃国投敌,苟存于世?”

书生终于明白了,司马懿是错的,有些事他做不到,不是因为他身不由己,而是因为他太担心危险。

他怕死,也怕自己的家族倾覆。

然而这样背信弃义的家族掌控天下,这个国家又能存活几时呢?

书生说:“就让我这个旧时代的人告诉他们,这世上,还有人是不怕死的。”

那年秋天,书生踏进京城,安心著述,闭门谢客,也不蓄养美姬,也不迎来送往,仿佛一个伫立在横流中的柱石,不声不响,不死不休。

当司马懿死去的时候,有书生的朋友欣喜若狂,闯进他的家里,说:“你听到了吗,司马懿已经死了,你得救了!”

书生只是笑,他说:“司马懿毕竟还有一点旧时代的影子,他顾念旧情,还不会杀我,等司马师、司马昭掌政的时候,我便更没有活路了。”

朋友张了张嘴,瞠目结舌。

那年有人想杀司马师,事败被杀,后来传出消息,这人是想在杀了司马师后立书生做大将军。

于是全程茫然脸的书生就被扯进了大牢。

书生在大牢里见过很多人,见过二十岁的王佐之才钟会。

钟会说:“只要你愿意当我的人,我可以考虑救你出去。”

书生笑了笑说:“我本无罪,名重为罪,你救我一时,如何救我一世?”

钟会还想说什么,书生又挥手拒绝了他,他说:“更何况,纵然你能救我,我也不会跟你做同道的。”

年轻的钟会闭上眼,他长吸口气,离开了这里。

其实有时候书生也会想,假如自己有钟会这样的才能,是不是就能阻止司马家,还能让魏国继续光大下去?

只可惜自己的才华到此为止了。

负责审案的人也来看他,书生很明白自己的案子早已被预订了结局。

他笑着说:“我没什么罪,你如果非要交差,就自己用我的笔迹去写罪文吧。”

审案者是钟会的哥哥,他涕泪纵横,愧不敢见。

当然,书生的认罪书,老钟仍然替他写好了。

书生哈哈一笑,按上了手印。

三月,雨横风狂,书生站上刑场,四方百姓都来看这位名士赴死。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玉树临风,书生淡淡一笑,带着旧时代的风骨、新时代的风度,就此死去了。

书生叫作夏侯玄,后人说:玄以重名高节,表仪一世,蔼然有大臣之风……以身死国,前定久矣,蹈白刃而不惧临,死生之际而不乱,生平所养至此乃见,壮哉乎!天下之至勇也。


参考文献:

《世说新语》刘义庆著,沈海波译,中华书局2007年版。

《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